“安全+文化”赋能福州公路
时间:2022-12-20 14:25
2021年以来,福州公路中心以公路“安全+文化”为抓手,持续推进公路安全文化建设,实现安全生产从“要我安全”到“我要安全、我会安全、我懂安全”的全面提升,推动福州公路科学发展、文明发展、和谐发展、安全发展。
要安全——思想驱动“内化于心”
通过制度固安、教育醒安、宣传倡安等方式,推进安全管理思想驱动“内化于心”,形成干部职工“共保安全”情感共鸣。
制度固安。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,修订细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,完善安全管理体系,及时巩固安全文化建设成果;挖掘“公路综合管理平台”在应急管理、安全管理等的有效应用,实现在路网中心对多个公路灾毁现场统一研判、调度,有效提高公路应急处置能力。
教育醒安。坚持全员培训,以安全知识、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,采取现场参观、案例分析、双向交流等方法,强化安全生产警示教育,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,提高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。严格实行出工前安全教育,设计具有公路特色的安全警示镜,确保出工前安全防护到位。
宣传倡安。紧紧围绕建设“平安公路”特色,结合安全生产月、综治宣传月、消防宣传月等活动,突出公路领域问题整改、典型宣传、隐患曝光和网络宣传等内容,开展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宣传活动,共同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。
会安全——安全标准“固化于行”
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有力抓手,推行并落实安全操作标准,让职工的安全行为得到固化,使职工养成安全标准作业习惯。
安全管理标准化。根据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和各项业务要求,编写制定《公路安全标准化手册》,建立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。持续深化“互联网+”管理模式,“定期+不定期”通过路网监控和车载视频抽查,督促公路职工持续落实安全标准、规范安全行为。
养护作业标准化。根据《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(JTG H30-2015)》,细化临时养护作业和移动养护作业的作业控制区布置标准,修订其它各项安全操作规程,制定规范的操作步骤、列明不安全的危险操作和危险状态即安全注意事项,配齐安全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。
双重预防标准化。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,组织编写安全生产检查清单,定期开展安全包片督导服务,督促下属单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治;探索安全风险“红橙黄绿”分级管控机制,制作《32项普通公路运营领域风险分级清单》,全方面辨识本单位安全风险底数,实现风险数据自主动态更新管理,让风险防控关口前移。
懂安全——视觉建设“知行合一”
以文化体验、文化活动、文化阵地等形式,持续在公路沿线营造“以安为先、路畅人和”浓厚氛围,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“安全打卡地”。
科技赋能提供“全场景”沉浸文化体验。强化公路安全理念宣贯,在每个公路站设置安全警示教育室,用仿真模型、VR体验等“硬科技”,打造多维立体的安全知识学习体验,让职工深入了解掌握养护作业安全布控标准和要求,亲身体验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伤害,强化安全意识。
文化活动提供“嵌入式”原创作品供给。开展安全文化主题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,广泛征集主题作品近百组,评选出情景剧《安全没有如果》、书法等11组优秀的安全文化原创作品,同时贯通线上线下渠道,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,实现安全文化的“云上传播”。
主题阵地提供“立体化”安全文化精品。推进安全文化视觉建设,将安全文化渗透融合到管理标准和管理全过程,打造了永泰赤锡站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和荷西停车区安全警示园地、闽清G316安全文化主题路段、闽清双沙和连江官岭安全文化示范班站、罗源洪洋站安全文化长廊、福清安全文化主题服务区(停车区)等安全文化阵地,让安全文化在职工和群众心中立起来。图片
公路“安全+文化”积淀非一朝一夕,需循序渐进、不断优化、长期坚持。福州公路中心将持续拓宽其深度和广度,牢铸安全心,培养安全魂,使干部职工将“我要安全、我会安全、我懂安全”植根心中,形成极具凝聚力、一致性、导向性的安全文化观,从而促进福州公路高质量发展。
、
来源:公路事业发展中心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