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是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加快实施之年,全局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,凝心聚力、真抓实干、攻坚克难,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,呈现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局面,集中体现为:实现“三个重要突破”,取得“三大活动进展”,推进“三项管理创新”,促成“三方面水平提升”,荣获2013年度全省公路工作综合评比第二名。
(一)实现“三个重要突破”
公路建设投资实现重要突破。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,达到创记录的10.42亿元,超出年计划投资30.25%,是2012年的1.3倍,创下年度投资总量、超计划比例和同比增长三项历史记录。全年开工项目193个、完工181个、在建12个,其中S203线闽侯至永泰段作为全市首条专养公路实行“白改黑”改造提前完工,省级旅游公路服务品质有效提升;G324线福清段水泥砼路面重铺改造等129项养护工程均如期或提前完工,全年共完成水泥砼路面“白改黑”66公里、加铺水泥路面13.631公里;鼓岭核心景区3条道路、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专线道路等市政府下达的急、难、重任务已投用并移交,长乐S201两港线、金梅线拓宽改造、连江X133沥青路面工程等代建项目完成投资近3亿元,公路整体路况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生态公路提升实现重要突破。总结推广近年来“绿色长廊和谐公路”、“绿色通道”建设经验,制定了干线公路“美丽交通生态公路”建设三年行动方案,精心打造生态文明公路,将理念由绿化逐渐向“三化”(绿化、美化、文化)延伸,实现了由“绿色长廊和谐公路”向“美丽交通生态公路”的转变。2013年,全局围绕“一个中心、三个推进、五个提高”,深入推进G316、S202、S203线三条生态文明路建设,实施路面改造63.82公里、排水系统整治63.82公里、桥梁改造10座,完善与提升绿化路段346公里,增设公路文化景观2处,实现“三季有花,四季常绿,一路一景”,积极营造更加“畅通、安全、舒适、美观”和更加“生态、和谐及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”的公路环境。
民生工程建设实现重要突破。农村公路新铺水泥路面17.332公里,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。全年完成市级“黑点”和道路安全隐患路段整治288处/8项;实施国省道安保完善提升工程100公里;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计划任务308公里,完成461公里,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目标,提早实现专养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覆盖。全年加固或改建5座危病桥,大目溪桥拆除重建项目于春运前实现试通车,石潭溪大桥、雄江大桥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危桥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。班站标准化建设改造进程加快,全年共新、改建2个班站,改造修缮20个班站,建成长乐共建城南服务区及福清宏路养护中心,公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。
(二)取得“三大活动进展”
“桥梁养护年”活动取得良好进展。以“桥梁养护年”活动为契机,我局进一步完善桥梁养护管理办法,通过举办桥梁管理系统与加固技术专题讲座、桥梁检查与日常养护工作培训、桥梁养护职工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,落实养护工程师制度,强化人员技术培训,并组织参加全省公路系统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及养护管理技能竞赛,荣获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。在活动开展的同时,我局进一步加强重点桥梁隧道监控与管养,制定了《特殊桥梁隧道养护管理实施细则》,将10座重要桥梁与2座大中型隧道纳入特殊桥隧管养范畴,由局属桥隧专业养护公司开展养护工作,其中洪塘大桥顺利通过交通部2013年度长大桥梁巡查与抽检。
“水泥砼路面养护年”活动取得良好进展。推广应用“四新”技术,由每个分局推进一条线路,实施里程达162公里,完成路面裂缝修补6186米、清灌缝517675米、局部损坏修补16168平方米,并积极开展水泥砼板底脱空灌浆材料和施工工艺、工法等科学实验,对灌浆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研究应用,切实巩固路面养护成果。下达“五小”工程任务,鼓励各班站自力更生开展小修养护,将小修养护与职工绩效工资相挂钩,加大绩效考核力度,树立日常养护代替普修的理念,提高一线班站职工养护技能。健全养护考核机制,修订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,开展季(年)度考核,并逐步推行小修养护“四化”(制度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)新模式,促进全面养护增实效。
应急管理“机制创新年”活动取得良好进展。注重应急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应急仓库管理体系,每个县(市)按分局和班站分级建立应急抢险设备和物资仓库,实现市局、分局、班站逐级应急仓库的完整配置。深入创建“平安公路”,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重点整治百日行动,并加强台风、暴雨等各类灾害的预警、防控和处置,积极开展公路机械化抢险技能培训和竞赛,承办全省交通系统公路防汛抗台抢险演练,首次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,增设了调度协调、部门支援和警民合训等课目演练,提升公路应急抢险救灾水平。丰富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形式,各分局积极开展各类培训,如直属分局与消防部门联合举办隧道消防安全“实战演练”、福清分局开展公路应急抢险布控技能竞赛等,队伍应急反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。2013年,我局《浅谈公路交通保障机制建设》入选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专题理论研究论文汇编。
(三)推进“三项管理创新”
推进工程管理标准化。加强组织领导,成立专养公路养护工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,制定了《专养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》、《专养公路养护工程标准化实施方案》,规范养护工程建设程序,完善设计文件审查、项目督查、实施阶段考评及房建工程管理等制度,从管理制度、工地建设、过程控制、施工安全等七方面实行建设标准化管理。采取多种措施,加强教育培训,开展建设标准化管理活动,完成1个标准化管理改造项目(S203线沥青路面改造),创建了2个标准化示范项目(S201线长乐两港段、大目溪桥改造),组织召开S201线长乐两港段标准化施工现场会,促进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
推进路政管理形象化。积极正面应对综合执法改革,完善路政管理机构,完成路政队伍改革平稳移交;开展公路执法形象建设,实现执法证件、服装、场所和车辆外观“四个统一”;主动与综合执法机构沟通协调,联合下发《福州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市公路管理机构联动工作意见(试行)》,加强执法工作的协作与联动;加大班站、路政所、路政局三级路政工作的联系,及时协调查处公路违法行为,维护公路路产路权;进一步梳理、规范行政许可和网上审批工作,举办路政业务培训班,组织许可执法检查,开展法规法律宣传,促进路政管理上新台阶。
推进企业管理规范化。为进一步规范各公司的经营行为,2013年,我局研究制定了《养护公司经营考核(暂行)办法》,从任务完成、成本控制、执行制度和组织建设等四方面开展考核,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;制定并下发了《养护公司议事规则》和《养护公司支部议事规则》,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,规范董事会及经营管理的运作程序;加强养护工程劳务协作班组选用及信用考核,实现了班组选用与考核职责分离、养护工程实施阶段综合考评,促进养护公司持续健康发展,确保养护工程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。
(四)促成“三方面水平提升”
信息化科技应用水平有新提升。构建路网管理体系,启动路网中心建设,推进G316内、外场监测工程建设进程,完成S202、S203外场监测工程建设任务;建立视频会议系统,实现与省公路局和7个分局之间的无缝链接,保障随时统一调度指挥,应对重大突发应急事件;完善新OA联网办公自动化系统,积极推进文档一体化,实现正常电子公文交换。坚持科技兴路战略,引进新技术,加强科技开发应用,在S203沥青路面检测引进无核密度仪,实时控制沥青路面压实度;个别路段引进路灯微机管理系统,对路灯实现远程智能控制管理;省内首次在普通公路桥梁乌龙江大桥建设健康监测系统,保障桥梁安全运营。2013年,我局完成3个技改项目,3个科研项目被列入省厅交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,2项获评省级施工工法,1项被评为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。
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有新提升。完善绩效评估机制,制定《机关绩效管理评估办法》,修订工作人员效能问责机制,将绩效评估纵向推广到机关,横向延伸到工程项目、养护管理、重要部署等各项工作中,形成有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。探索建立适合公路行业的用工体制,通过整合内部资源、公开向社会招聘等方式,全年共招收了30名专技人员、79名编外养护人员,充实专技人员队伍,缓解一线养路工紧缺问题。建立专技人才评价与使用机制,制定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(试行)》,首次开展专技人员细化量化评议考核,加强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的衔接,实现人才和岗位的合理配置。以公路发展需求为导向,依托青云山培训基地集中统一开展队伍教育培训,共230多人次受训,加快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。拓宽培养锻炼干部的渠道,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西藏和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职,抽调技术骨干参与重点项目建设,在加快实践中磨砺和锻炼一支骁勇善战的高素质队伍。
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有新提升。首次创建“1356”党建机制,通过举办支部书记会议暨培训班、道德讲堂等,深入开展“提升党建科学化,构建生态文明路”主题活动,抓好党组织建设,切实提高党建水平。突出抓好作风建设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,积极开展“四下基层”、“四个万家”活动,推行蹲点手记、民情日记等制度,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。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创新制度管理,扎实抓好纠风民评工作,开展“转作风、抓落实、促发展”、“为民务实清廉”等廉政主题活动,加强廉政教育工作,促进公路廉政文化的传播。积极构建和谐公路,深化“建家创号”活动,打造“青年绿色生态路”,推进群团组织齐争共创,涌现出了“全国模范职工小家”、“巾帼文明岗”等先进集体22个,福州市“第三十三届劳动模范”、“巾帼建功标兵”等先进典型21名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